學生審美素養下初中美術鑒賞教學
時間:2022-09-03 10:51:13 來源:星星閱讀網 本文已影響 人
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其中指出:“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強調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美術課程的地位將會不斷提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1]。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既要依托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加強美術課程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抓住初中階段這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形成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
一、初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意義
1.審美素養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在核心素養時代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需要突出培養核心素養的導向。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涵蓋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幾方面的內容,審美素養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審美能力側重于對教育對象素質的考查,能夠使學生從審美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進而可以與認識能力和意志力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初中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和鑒賞能力,才能在原有素質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拓展,實現再創造。所以,加強對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視,能夠讓教師更好地把握初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對于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至關重要。
2.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
初中學校對于美術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主要依托于美術教材。教學內容是靜態的,而鑒賞活動是動態的,只有在美術教學中加強對審美素養培養的重視,構建與時俱進的內容體系,才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美術認識,讓學生對美術創作實踐產生更大的興趣,激發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融入個人情感。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導入名家名作或鑒賞優秀學生作品時,要讓學生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美術學科知識的價值和意義,使其將所學知識自覺應用于生活實踐和創新創作,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的階梯式發展。
3.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讓學生樹立更科學的學習觀,接觸更全面的人文教育,進而有助于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程改革對美術教育提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具體要求。所以,美術課程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巧,而且要把人文精神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探索并深刻領悟其中的藝術、思想、道德等元素,這樣有助于學生完善自身的核心素養和知識結構。因此,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活動要注重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等得到同步提升,讓學生在精神層面獲取豐富的美術學習體驗,進而促進其健康成長與發展。
4.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對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科學選擇和構建,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直接影響美術鑒賞課堂的教學質量。當前,初中美術教學部分內容在創新性、綜合性、實踐性等方面存在欠缺,學生難以及時獲得最新的信息,這不利于學生藝術創造力的提升。由于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時間有限,當前部分初中的美術教學過于重視美術基礎知識和技巧的傳授,而對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教學內容中審美與鑒賞板塊的占比相對較少,這限制了對于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加大審美教育和鑒賞教學的比重,豐富學生審美鑒賞的素材和渠道,增加審美鑒賞的授課時間,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激活學生的美術創作思維,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二、基于學生審美素養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學生的審美心理
在具體的美術教學實踐中,由于初中學生面臨中考升學的壓力,所以部分學校美術課程的授課時間相對有限,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相對較弱,而單一、固定的鑒賞教學目標很難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審美需求,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審美素養。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情的準確把握,充分了解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而制訂貼近學生審美心理的教學方案,采取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美術課堂上的審美教育更有針對性。同時,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判斷力,教師在開展美育時不能將一些審美理念機械灌輸給學生,而應結合學生的審美心理選擇合適的審美素材和審美方法,讓審美教學延伸到多個領域,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后,更好地體驗美術作品背后的情感[2]。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外在美后,還應使其積極感悟蘊藏其中的藝術內涵,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審美心理,有的學生喜歡中國的山水畫、民間美術作品,有的學生喜歡西方的印象派畫作,還有的學生喜歡中西交融的現代美術作品。所以,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開展美術教學。如,針對喜歡民間美術作品的學生,教師在美術課堂上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和審美喜好,鼓勵他們發表對于民間美術作品的看法,闡述自身在審美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和情感收獲。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強化學生對民族傳統藝術的探索與理解,進而促進班級學生在審美鑒賞上的集體探索和互動交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在審美能力上的共同提高。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審美情境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下,美術鑒賞教學主要依賴于美術作品,這導致美術課堂教學過程容易受到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相對不利。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美術鑒賞教學同樣可以依托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輔助,以此豐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突破思維障礙。首先,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在網絡上搜集豐富的美術鑒賞資源,并通過多媒體教學終端予以展示。這樣可以對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適度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接觸更多類型和風格的美術作品,滿足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多元化發展的需要,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其次,美術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美術鑒賞教學情境,全方位、立體化呈現美術作品中的藝術元素,這樣有助于開展美術鑒賞活動,使學生保持美術鑒賞的興趣和熱情。如,美術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時,就可以通過圖片、動畫、影視資料等展示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并從不同角度進行講解,讓學生積極融入相應的美術鑒賞教學情境。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強化審美思維方面的訓練[3]。又如,有條件的學??梢砸劳谢ヂ摼W開展“云展覽”參觀鑒賞活動,讓學生在網絡上鑒賞更多的優秀美術作品,并定期更新展覽資訊和參展作品,或者建設校園線上美術館,收錄一些具有鑒賞價值的藝術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鑒賞,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鑒賞需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優秀作品上傳到網絡平臺進行展示和宣傳。這樣既能讓學生收獲美術學習上的成就感、快樂感,又能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進而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3.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其生活審美意識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講需要貼近實際生活。教師應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通過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方式,拉近美術鑒賞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進而激發學生的生活審美意識,使學生具備一雙能夠發現生活之美的慧眼。進一步講,學生只有獲得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和鑒賞經驗,才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審美能力。如,齊白石擅長畫蝦,徐悲鴻擅長畫馬,他們高超的繪畫技藝離不開在現實生活中對實物的細心觀察。所以,學生只有在現實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建立起美術作品欣賞與現實生活感悟之間的聯系,才能更好地發現生活之美、感悟生活之美、創造生活之美,激發個人審美意識,增強審美思維能力[4]。以“自己辦展覽”教學為例,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和鑒賞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審美角度創作藝術作品,從現實生活中尋找藝術創作的根源,讓學生先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明確美術作品的主題和風格后進行創作,最后在集體展覽上公開展示、相互交流、共同鑒賞等。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發現美、欣賞美以及體驗美的意識和能力。同時,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美術創作與展覽活動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將美術鑒賞、美術思考與美術創作有機結合,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生活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建立起美術課堂教學與生活審美之間的有效聯系,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審美素養培養的生活化、實踐化,減少學生在美術審美鑒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思維障礙等。
4.強調學科交叉聯通,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美術作品和生活的審美感悟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要重視美術鑒賞教學,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習已經成為一種重要趨勢,各學科的教學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所以,美術教師應當拓寬教學視野,有意識地加強美術學科與音樂、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的教學聯系,有效激活學生的審美思維,進而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使學生感知美術學科知識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價值和學習意義[5]。如,對于中國畫作品的審美鑒賞,教師可以通過詩歌、音樂等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也可以通過書法、歷史等元素予以呈現,讓學生在欣賞中國畫作品時獲得詩、書、畫、印集于一體的審美視野,能夠真正領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追求,進而在開闊審美視野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審美能力。又如,在美術寫生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周邊的地理環境、花草樹木、建筑物等,建立起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其審美情趣得到有效提升,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觀察到的美的事物,采用獨特的視角,帶著情感進行美術創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美術創作與審美視角,而且可使其創作的美術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5.創新鑒賞教學方式,鼓勵互動探究合作
從當前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實踐看,美術課程的授課時間相對較少,部分美術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部分學生習慣于在教師的灌輸和引導下學習,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就必須加強對美術鑒賞教學方式的創新,鼓勵學生在審美鑒賞過程中互動、探究、合作。必要時,教師可以創建若干學習小組,促使學生開展集體學習,提高學生的交流頻率,進而提高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如,在工藝美術課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確工藝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明確鑒賞、制作工藝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要選擇各種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品,引導學生在審美鑒賞過程中發現作品蘊含的智慧和優秀傳統文化,體會作品背后的悠久歷史、獨特風格、精湛技藝、民俗思想、生活樣貌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民間美術作品的審美精髓[6]。在學生審美鑒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講授我國民間美術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并結合身邊的材料動手制作民間工藝品,或對已有的藝術作品進行改進和創新,真正做到欣賞與創造相結合,由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等。以剪紙藝術為例,剪紙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教師可以通過工藝美術課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剪紙技巧,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其中蘊含的美感,引導學生嘗試從多個視角鑒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與交流,實現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結語
初中美術教師需要提高對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視程度,賦予教育對象更多的鑒賞自主權,積極營造良好的美術鑒賞氛圍,創新美術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授課形式,增強美術課程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構建相應的審美環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強審美鑒賞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讓學生在美術課堂內外更好地發現美、體驗美、熱愛美、創造美,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